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地球第三极葡萄酒简史 | 存续千年的匠心之极

地球第三极葡萄酒简史 | 存续千年的匠心之极

2020-09-24

来源:地球第三极

1.jpg

谈及地球第三极的美酒,人们通常第一想到的是青稞酒、小麦酒,这类已被高度符号化的高原酒类。


如果让你们发挥想象,将极具富有现代西方色彩并携带着地中海风的葡萄酒和充满寒冷印象的地球第三极联系开来,相信多数人会不由觉得二者似乎也太格格不入了点。


然而在早期人类物质文明的传播大时期下,葡萄的种子便随文明的路径迁徙,其身影早已出现在世界各大古国之中,酿造而来的葡萄酒更是备受推崇,如罗马、埃及、希腊、波斯、中国等国家都有大量的记载和发现。


2.jpg

尤其是到了公元7世纪时,作为亚洲腹心之称的地球第三极,也与这一具有魔力的舶来品有了美丽的邂逅。在经历了不断发展变迁下,葡萄酒从含有“食色性也”的生物属性外,也逐渐开始承载着“精神信仰”的社会属性。



3.jpg

 “八世纪的拉萨,大街上人头攒动,来自西域和波斯、印度、缅甸商人、唐朝的手艺人、商贾、学者、僧人等汇聚于此。”阿拉伯地理巨著《世界境域志》中生动描述了千年前的拉萨盛景。


在此之前,借助地球第三极特殊的地缘格局,吐蕃积极融入中亚贸易体系,通过丝绸之路与麝香之路与唐、波斯、大食、印度、尼泊尔等地建立广泛链接。因而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宗教在千年前就在吐蕃有了深层的接触,也从侧面造就了其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

4.jpg

图:文成公主进藏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网络


葡萄酒文化也沿着贸易之路,开始不断地从各地输入吐蕃,加之吸取了以文成公主入藏所带来的“六十种讲说工艺技巧的书籍及食物、饮料配置法”等的酿制技艺,地球第三极的酒文化可谓是空前发展,于此体现出“接手饮酒”之俗,已然是风行全境。

 

可以说葡萄酒在吐蕃,不单单成为了一种饮品,在人类编织的文化之网中,酒成为了某种象征、某种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社会生命。


「用于酒供的佳酿」


酒在早期的功用是祭祀,葡萄酒也然。


尤其红葡萄酒因鲜红艳丽,颜色和血液相似,因此也在古时候成为供奉祭品。苯教作为地球第三极的本土宗教,产生年代极为古远,并与中亚有着千丝万缕之关系,也深受其影响。


在新疆出土的(七世纪中叶)《吐蕃简牍》中,就有相关记载——将葡萄干用于宗教卜辞的供品。


5.jpg

《吐蕃简牍》


敦煌文献《苯教丧葬仪轨》中更清晰记载了葡萄供酒的使用仪轨“献最后一瓢酒时供上各种供品,最后供上一瓢小麦酒、一瓢葡萄酒、一瓢米酒,此后秘密地用钉耙埋葬谷物。”不仅说明了葡萄酒作为苯教供品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在酒供中的地位。


「王室的御用琼浆」


作为酒供外,葡萄酒还担纲吐蕃王公贵族的御用佳酿。


据《五部遗教》载,在藏王赤松德赞的宝库中,就保存有来自门隅地区的大米酒,来自察瓦绒(今左贡、八宿、芒康、察隅等境域的河谷地带)的葡萄酒,以及聂拉木的谷里酒和康北区域的各类酒种。若是少了酒,并会命官兵快马加鞭地送过来。


此外,在吐蕃晚期,一起震惊朝野的弑君案,也因一瓶葡萄酒,将事件推入了高潮。


“墀日巴坚王,在其三十六岁的阴铁鸡年时,一日该王于墨竹香巴宫饮葡萄酒,醉眠于宝座上。韦达纳坚、久若拉略及列杜赞三个奸臣,将日巴坚赞普的头颈扭转,日巴坚随即被杀。” 经典历史文献《贤者喜宴》如此记载之。


6.jpg
图:赤祖德赞

8.jpg



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后,对外贸易通路也陷入停滞。然而葡萄栽培及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却部分的保存了下来,尤其以康区为盛。


「史诗中的出征之酒」


被称为西藏百科全书之称的活态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不乏有对葡萄酒的记载。如《霍岭大战》、《门岭大战》、《鬼篇》等篇目中都有关于葡萄酒的叙述,其中主要以唱酒赞词的形式出现。


当催马出征之际,凯旋归来之时,珠姆及妃子们常会用美酒为格萨尔及诸部英雄将领献酒壮行,赞颂胜利。

9.jpg


图:格萨尔王出征图


其赞词大致内容为,“三年酿制之供酒,东方汉地之麦酒,南部哲孟雄之米酒,西方尼泊尔之甜酒,察瓦绒之葡萄酒。”这一叙述中,葡萄酒与察瓦绒成为一种既定式的搭配出现。


从而证明,地球第三极悠久的葡萄种植及酿制技艺。


「明清时期的传承革新」

 

时间拉到明清时期。


据《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1374年)康区兆日(兆日千户所,现新龙县一带)之地地方酋长勘卜监藏以所酿造酒来献,其地“旧有造蒲萄酒户三百五十家”。


尽管皇帝认为敬献葡萄酒是元朝旧习,认为中国自有米酒可酿,无需劳民。但可见,康区一带曾有酿制葡萄酒的专业户,并且这酒是主要供于皇家贵族的。


此外,在清朝时期,《西藏考》(18世纪)就记载到,藏地已经开始培植白葡萄。

微信图片_20211015104707.jpg

《西藏考》

在此时期,著名藏学家石泰安也提及:“居住在拉萨的耶稣会士们就已经使用达布的葡萄来酿造他们用来做弥撒的酒。”这是传教士将葡萄酿造技术传入西藏的最早记录。


自此,十九世纪起,清政府和西藏地方逐渐对传教士的入藏政策开始收拢,西方传教士只此在地球第三极的边缘进行传教活动,这一时期,也大大提高了芒康、左贡、德钦等地的葡萄酒酿造技艺,并留存至今。


「不断丰富的葡萄品种」


有必要提到的是,十八世纪中叶,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在地球第三极高原进行实地调查,历经二十余载,完成能与《本草纲目》媲美的药学著作《晶珠本草》。

11.jpg


图:有藏族《本草纲目》之称的《晶珠本草》


该书首次详实记录归类了藏地所存的六类葡萄品种。具体写道:“本品共分六种,阿拉伯等地产的,果实为红黄色;产于印度噶米拉等地的,果实为黄色;产自阿里的名为巴夏或巴如夏嘎品种的,果实为黑色,粒大如豆,内无核,非常香甜;产于康区察瓦绒和谷绒(金沙江河谷)等地的,果实为淡红色者味甘,红紫黑的味酸;产于达布的,果实为蓝色。前者质佳,后者依次质次。”

这一叙述,全面地呈现出地球第三极葡萄栽培的种类,也从侧面体现了地球第三极葡萄种植底蕴基础。



12.jpg

地球第三极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技艺及葡萄酒品鉴历史,历经千年根续从未断绝,也在当下迎来长足发展。


2018年,位于拉萨曲水县才纳乡河谷中,海拔超过3600米的葡萄种植园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高葡萄园”,见证了地球第三极葡萄种植产业的历史新起点。


14.jpg
图: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世界最高葡萄园
15.jpg
16.jpg

葡萄种植园0污染0农残,平均日照8.25小时,极净的风土与极净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造就葡萄恰到好处的甜度和纯净;


葡萄酿造技艺更是依循千年古法工艺并结合先进葡萄酒酿制设备,经由橡木桶封装,葡萄糖分、风味物质得以日积月累,化作灵气之酒。


17.jpg


图:地球第三极·酿制酒庄


18.jpg
19.jpg

其中,地球第三极·拉萨葡萄酒因其单宁强劲、口感馥郁且因其多酚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尤其葡萄园特别推出的地球第三极·拉萨冰酒更是因其45天晚熟葡萄酿制,10颗葡萄仅能酿出1滴的品质与稀有,难得一品。


20.jpg
地球第三极·拉萨冰酒
21.jpg


地球第三极·拉萨冰酒


而在未来消费升级与产业兴藏政策带动下,地球第三极的优质葡萄酒也将以更全新的方式为世界敬献一杯来自海拔之极的极净好酒。


22.jpg





23.jpg

参考文献:

【1】巴卧·祖拉陈瓦著黄颢,周润年译著《贤者喜宴·吐蕃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欧坚朗巴掘自雅隆石窟,多吉杰博《五部遗教》北京:民族出版社

【3】[法]石泰安著 耿昇译《西藏的文明》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4】王尧、陈践编著.《吐蕃简牍综录》北京:文物出版社

【5】《བདུད་ལེའུ།》བོད་ལྗོངས་མི་དམངས་དཔེ་སྐྲུན་ཁང་། 

【6】《钞本明实录》北京:线装书局

【7】帝玛尔·丹增彭措著《晶珠本草》北京:民族出版社

【8】任新建 《青稞酒与藏族酒文化》

其它新闻

版权所有 © 2021 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藏ICP备20000018号-1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金珠西路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