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埋没、传承与新生 | 一部青稞产业奋斗史

埋没、传承与新生 | 一部青稞产业奋斗史

2020-12-25

来源:地球第三极

image.png

 

每当提及地球第三极,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多半会是皑皑的雪山或者广阔的草原。

 

无论是出于浪漫的想象,还是流行文化的渲染,粗犷的高原牧业似乎已经成为大众对于雪域文明的基本印象。

 

但事实上,在地球第三极的土地上其实还遍布着广袤的河谷地带,而在那里则孕育着高原文明的另一个心脏——农业。

 

如果你有机会在夏秋时节游历地球第三极上的河谷地带,多半会被大片农田中随风摇曳的一种长着细长芒刺的麦类作物所吸引。

 

image.png 

 

它的名字叫做「青稞」,藏语称「ནས་」(乃),是地球第三极上最重要的农作物。

 

这种极度耐寒、耐旱、耐贫瘠的谷物也是高原农业文明中无可争议的主角,藏族人最重要的主食「糌粑」就是用青稞麦粒炒熟之后磨粉制成,已经成为雪域文化符号之一的「青稞酒」也是用青稞麦粒酿造而成。

 

image.png 

*成为高原主食的糌粑和酥油茶

 

而在今天,这种高原谷物也不再是藏人独享的专利,在很多都市商超的货架上也常常会出现各种精加工的青稞食品。

 

那么,青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第三极上扎根的?它又是如何走出高原,进入大众视野的呢?

 

故事或许还得从一个古老的传说开始讲起……

 

image.png 

 

在藏地的传说中,人类起源于一只猕猴和罗刹女的结合。他们繁衍出许多后代,但因为无食可吃,只好找观音菩萨帮忙。于是观音菩萨遵从佛祖的旨意,从须弥山上抓起五谷的种子撒向雪域大地,从此高原上便开始有了不种自生的青稞。此后,猕猴和罗刹女的子孙食用青稞五谷之后才慢慢变成人类。

 

       image.png

* 唐卡中表现观音菩萨赐予青稞种子的情景 关于青稞起源的传说,在高原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在这些故事中,无一例外都会将第一粒青稞种子的出现视作是延续高原文明的关键。 这类传说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神话色彩,但仍然体现了青稞在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巧合的是,自上世纪末期以来众多科学考古的发现也为我们证明,青稞确实在高原文明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至少在距今3500年前,青稞就已经生长在地球第三极的高寒土地上,为藏人的祖先提供着宝贵的能量。
image.png

* 距今3500前的山南贡嘎昌果遗址出土的炭化青稞粒

在考古学家发现的早期高原遗址中,青稞往往还会与粟米等作物共同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稞就凭借着耐寒、耐旱、耐贫瘠的坚韧品质,逐渐成为了地球第三极上最重要的农业作物,并在此后孕育和滋养了灿烂的雪域文明。 比如藏族历史上最辉煌的吐蕃王朝就兴起于盛产青稞的雅隆河谷地带。 image.png

* 今雅隆河谷青稞田 中原王朝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说明青稞自古以来就是雪域高原上最重要的谷物之一。

「其地(吐蕃)气候大寒, 不生秔稻, 有青稞麦、褭豆、小麦、荞麦。」

 

——《旧唐书·吐蕃传》


直到今天,青稞依然是地球第三极上最重要的农作物。 正是因为青稞对于高原文明的重要性,生活在地球第三极上的居民也一直对这种古老的谷物抱有超乎寻常的感恩和敬畏之心。 在藏地,无论是每年的春耕时节还是收获季节,在播撒下第一粒青稞种子和收获第一株青稞麦穗之前,人们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和祈福仪式,以祈求青稞的丰产。 image.png

* 西藏望果节 而这个雪域居民世代期盼、从未间断的朴素愿望,则在第一粒青稞麦种在高原萌芽的几千年后,凭借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image.png
古老的青稞虽然凭借近乎顽强的特性在雪域高原上存续了数千年的时光,成为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赖以生存的依靠。 但是因为高原土地的贫瘠、严酷的气候环境、传统品种退化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地区青稞产量其实并不理想。直到上世纪50年代,西藏的人均粮食产量还不足150公斤,大大落后于我国的其他地区。 面对粮食增产的迫切需求,最先将现代农业科技带到雪域的专家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在高原上引进当时全国主要农区的多种作物在拉萨等地进行试验种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一系列实验,大多数引进作物都无法适应高原严酷的气候环境,但是中科院院士庄巧生先生筛选的德国冬小麦品种则最终取得了成功,并在此后的20年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迅速成为地球第三极上的第二大作物,为解决高原百姓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image.png

* 上世纪70年代,日喀则地区农科所丰产小组成员和技术员在研究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而古老的青稞则在此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小麦高产,青稞低产”的判断几乎成为惯性思维,人们将高原粮食发展的期望全部寄托在了50年代末才开始在高原崭露头角的冬小麦身上。 然而,七十年代末期开始,西藏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的隐忧开始出现,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徘徊不前,甚至倒退。这时,人们才开始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青稞。 事实上,即使在冬小麦发展势头强劲的六七十年代,凭借着对高原气候极强适应能力的传统优势,虽然产量没有明显的提升,但青稞依然是地球第三极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支柱作物,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老一辈的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的青稞杂交育种工作,则在此时成为了西藏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批接一批的科研先锋开始在老一辈专家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青稞良种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最终筛选出众多优质品种,让古老的青稞在雪域大地上实现华丽的变形。 

image.png 

*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强小林(左)

时任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强小林,曾在80年代提出「搞好青稞生产是实现粮食持续增长的关键」,参加主持选育青稞良种二十多种,重新审定和推广曾被淘汰的「藏青320」,在全区种植面积一度超过60%。

image.png 

* 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
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曾带领团队选育并审定「藏青2000」「冬青18号」等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型新品种,常年占西藏青稞种植面积的50%以上,累计在青藏高原推广818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达27亿元。
 随着青稞良种选育成果的显现,「主抓青稞」的意见也被生产部门认可,并在地球第三极上得到了全面推广。选育良种在全区的覆盖率很快超过了70%,全区青稞的亩产也从1980年的163公斤提高到了2002年的327公斤。 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西藏的青稞生产也摆脱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出现结构性过剩。 于是,藏人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青稞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自治区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开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成为带动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方向。 image.png
西藏青稞产业最初的发展方向依然是源于两大最传统的产品形态——「青稞酒」和「糌粑」。 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拉萨啤酒厂」、「林芝大峡谷」、「拉萨阿妈羌玛青稞酒厂」等本土企业开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青稞酒、青稞啤酒、青稞白酒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销售模式。西藏各地也开始通过分散生产、集中销售等形式打造了众多诸如拉萨「古荣巴热」、白朗「罗布旦增」、日喀则「联嘎姆」等糌粑品牌。 image.png

* 拉萨啤酒 这一批最早的青稞产品在便利和满足区内供给的同时,也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此后,随着青稞产业化道路的日趋成熟,众多面向高原之外消费人群的「青稞麦片」「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全新形态的青稞产品也被陆续推出,并走出高原,进入全国各地的商超货架。

image.png 

* 青稞谷物

特别在近年来,青稞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了解,尤其是青稞中富含的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青稞β-葡聚糖、生育酚、Y-氨基丁酸等成分更是受到了都市人群的格外关注。

 

但是,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前景和新兴的消费人群,很多传统的青稞产品却显现出了隐藏的问题。由于缺乏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符合当代消费习惯的推广模式,也未能与市场化需求紧密结合,初代青稞产品的附加值很难得到提升,青稞产业化也在全新的机遇面前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西藏区域公共品牌的地球第三极,在自治区数十年青稞产业化的经验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以优质青稞的青稞产地为保障,在保证高品质原料的基础上,引进最前沿的现代化工艺,并通过「优选标准平台」完善产品溯源体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了一系列精准定位,面向不同消费人群的新一代青稞产品。 

其中,更是与西藏农科院紧密合作,着力通过打造青稞白酒等标杆产品,最大程度提升青稞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高质发展。

 

同时,重点推出功效性青稞粮食和食品。如地球第三极近期上架的「轻稞时刻」谷物水果麦片,就是针对当代快节奏生活状态下,追求便捷但处于健康焦虑下的年轻人群打造的一款轻时尚风格的健康代餐产品。

 

image.png 

* 地球第三极 · 轻稞时刻谷物水果麦片

如今,当我们回望数千年来,古老的青稞从高原先民的主食到持续探索高附加值产业化的漫漫发展之路,感受到的除了坚韧不拔的青稞精神,更多的还是生活在地球第三极上的人们不断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

 

在未来,地球第三极也将秉承和传承这种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继续作为青稞产业化、商业化、产品化的排头兵。持续开发和打造高端青稞酒等更多优质的青稞产品产业链,实现青稞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让青稞这种滋养了数千年雪域文明的高原谷物,在当代继续延续它的使命,为带动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1. 强小林,顿珠次仁,次珍,魏新虹,张玉红,《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西藏农业科技》,2011.1.2. 王楠,《青稞种植,西藏农业发展史的缩影——访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强小林》,《中国科学人》,2011.21.3. 尼玛扎西编,《青稞标准化生产技术》,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4. 张定邦,《青稞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4.5. 中国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编著,《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麦青稞分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

获取你的轻稞时刻

 

微信图片_20211014153934.jpg

微信图片_20211014153944.jpg

微信图片_20211014153947.jpg

图片4.png

其它新闻

版权所有 © 2021 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藏ICP备20000018号-1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金珠西路56号